浅析刀郎《奇台三十里》的生死哲学


“他撇下朝夕相处的一村人走了,倒卧在堂屋中间的门板像一捆柴草。” 奇台三十里起笔便是死亡,不管生前如何风风光光、纷纷扰扰,万人敬也罢、骂也罢,终究是一个人,倒卧在一块门板大小的地方,像一捆一捆枯萎的稻草。终究有那一天,繁华落尽,再也无人问津、无人知晓。
“人们念叨他是个好人,帮他挖了一个坑”
人性如此幽暗,你的才华、你的美貌、你的财富,甚至你的善良,只要你比村里人好一点点,都会被嫉妒、中伤,怎么会有人说你好呢?只有到了死亡的这一天,人们,终于念了你的好,给你挖了最后一个坑。因为他们知道,他们死了也需要一个坑。然后,全村快乐的吃席了。
“虽然忙忙碌碌的一生啊,倒也一事无成”
人生啊,生不带来死不带去,在终点上都是一事无成。不管你是皇帝,还是每天村口溜达、却被当成全村人笑话的树先生,谁到最终,不是一事无成?
“人们皮毛缠绕的颅里,有一座延绵的山,山脚下抵挡风的骆驼,草是动人的碱泉”
天下苍生,滚滚红尘,每个平凡如你我的人,卑微而容易枯萎的皮囊之下,都包裹了一个如巍峨高山或万丈深海的灵魂。
只是,生在世间,谁不是牛马骆驼,出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,换取一点咸水泡出来的草料,勉强供养自己活下去,继续劳作,继续为高高在上的人遮风挡雨。
“白发苍苍的山顶,是他祖传高悬的墓园,光天化日的沙梁旁,他们又点燃了炊烟”
屹立在那里的山,祖祖辈辈的死都埋在了那里,这是祖祖辈辈的家园。
干涸枯竭的沙梁上,人们又点燃了干枯的胡杨树根,开始为吃席做饭。
“现在他应该就在山顶墓园驾着青烟,他忽而轻盈的落在坟头上,像一个神仙”
老人化作青烟飘到了他的坟头,终于不受皮囊所累,像一个无欲无求的神仙。
“村民们终于散去拆掉灵棚,唢呐摘掉了铜碗去乞讨柴米和油盐,命中注定在这荒芜湖畔干涸家园,听苍松嶙峋的黑岩诉说蜜语和甜言”
所有的纪念终将结束,各回各家,祭奠的灵棚终将拆了做生火的柴火,动听的乐器,终将被人们拆散了,做成乞讨的铜碗,去换一点生存下去的柴米油盐。
都别伪装高尚了,命中注定,我们都是庸庸碌碌的人们,在这日渐荒凉、资源枯竭的家乡,生存,然后编织一点谎言,哄骗自己。
“即使他永寄孤独的墓堆,任时间去蹂躏他所有的相,他依然舍不得那个地方”
即使终将被忘却,终将在时光里变换了流年,好也罢坏也罢,终将被时间抹去了痕迹,没有人记得老人,只是,老人依然爱着这片家园。
“一天又一天,一年一年又一年又一年”,坟还是在那里,生死无怨。